绿色
空间相隔、湖泊湿地映城、稻田果园穿城,这是银川田园城市建设目标。近日,市规划管理局组织编制的《银川市空间规划(—)》已取得中期成果,打造田园城市成了规划的一大亮点。
银川建设田园城市从城乡贯穿至产业
田园城市是一种规划思想,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曾对世界城市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国内,成都的田园城市建设将城、镇、村隔离,构建了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空间格局,有效防止了城市空间“摊大饼”和连片式发展。成都的实践,为银川提供了借鉴指导。
银川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
此外银川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塞上江南的田园美景让城市绿廊相间、湖泊串联。
目前,银川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公顷,绿地面积公顷。
市规划管理局局长沈爱红说,田园城市理念要要贯穿于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全域、全过程,城市逐渐发展“生态入园”到“生态入城”的建设,乡村将适当发展特色小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深化山水田园的生态空间格局
(规划图)
按照规划,银川正在深化“两屏两带,八廊多湖”的山水田园的规划结构。
“两屏”是贺兰山生态保护屏障、白芨滩生态保护屏障。“两带”是北郊生态绿带、南郊生态绿带。
“八廊”包括西干渠生态廊道、阅海滨河生态廊道、唐徕渠生态廊道、汉延渠生态廊道、黄河生态廊道、水洞沟生态廊道、宁东生态廊道、大河子沟生态廊道。“多湖”包括鸣翠湖、鹤泉湖、七十二联湖、西湖、阅海、芦花滞洪区等多处湖泊湿地水库。
未来,银川会适当保留和疏通市域内的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保障。
(规划图)
在银川中心城区,东西方向将保留疏通北郊生态廊道、贺兰山路绿廊、长城路绿廊、南郊生态廊道。南北方向将保留白笈滩生态保护屏障、贺兰山生态保护屏障,疏通沿唐徕渠绿廊、铁路绿廊。
城市周边,市规划管理局保留了阅海生态廊道、汉延渠生态廊道、黄河生态廊道、水洞沟生态廊道、大河子沟生态廊道、宁东生态廊道。
在城郊,河东机场及银川综保区西、横山工业园东西两侧的三条生态廊道将得到保护,这里将白笈滩自然保护区与中心城区连为一体。
(规划图)
永宁县城与望远镇之间将构建一条城镇隔离绿廊,沿东西方向联通河东与南郊生态廊道。
此外,城市水源地也将成为重要的田园建设区。
未来,将围绕银川北郊水源地、贺兰水源地、南郊水源地等水源地建设,打造城中的田园。
打造山水田园的城镇空间格局
(网络图)
城镇发展方面,按照“两带两轴、三心多组团”的城镇空间格局,布局田园城市的未来。
“两带”是沿黄功能提升带和贺兰山生态特色发展带。沿黄功能提升带布局了一些新城、新区和特色小镇,这里将是银川发展新型经济和田园休闲旅游的重点地带。贺兰山生态特色发展带,也是银川生态涵养、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的重要地带。
“两轴”即功能拓展轴和辐射带动轴。功能拓展轴包括银川主城区、滨河新区至宁东产业园区一线。辐射带动轴由银川主城区向南北延伸。产业带的布局,将有效带动田园城市发展,也将为田园城市设定相应的发展区域。
“三心”即城市功能中心、滨河新经济中心和宁东能源产业中心。城市功能中心以银川主城区为核心,以对外文化交流为引擎,鼓励发展金融、会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养老休闲、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围绕滨河打造新经济中心,鼓励科技创新,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及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引导传统工业向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集聚,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效益,打造能源化工产业集群。
按照“三心”定位,田园城市将适当布局农业休闲产业,严格按照功能定位选址布局。多组团即多个以休闲、特色农业为主导的功能组团。
保留城市村落、发展农业休闲区
(网络图)
打造田园城市,银川还将通过旧城改造保留城市中村落,营造商业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休闲区。
未来城中的部分村落会得到保留。部分城市村落将按城市绿隔中的城中村进行改造,在原来面积和体量基础上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住户、适当分流,将分流出来的用地和老宅用作商业。
另外,城市村落周边的稻田可以适当进行恢复,营造田园风光精致,将商业依托农耕文化发展农业休闲。
银川新闻传媒集团
记者陈玲
编辑刘三哥
看完点个,网友好习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