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银川晚报_晚报特点 > 晚报简介 > 头条新华社首席记者里竟然有他,原来他

头条新华社首席记者里竟然有他,原来他

发布时间:2016-12-7 17:36:22   点击数:
新闻

新闻黄埔

记者摇篮

·本   

“新闻研究会”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闻学之根本知识,新闻之采集、新闻之编辑、新闻之选题、新闻通讯法、新闻纸与通讯社之组织”,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系统的新闻学教育。

年1月18日毛泽东邓中夏等在陶然亭慈悲庵合影图片

也正是在这里,毛泽东接受了中西方新闻学基础理论教育,学习了现代传媒理念,初步掌握了采访写作、出版发行的“十八般武艺”。   

此时,毛泽东还兼任北大图书馆书记员,负责分发管理报纸,这又为他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消化理论知识的便利平台、一个接触新事物新思想的广阔天地。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东发认为:“毛泽东在‘新闻研究会’学习,在报刊阅览室工作,相得益彰。如果没有这个位置,他会失去大量研读新闻的机会。”   

遗憾的是,因母亲病重,毛泽东只学习了3个半月便离校回乡侍母。但“新闻研究会”仍然认同他的学业,在年10月举行结业典礼时,为他颁发了乙等证书。

2青年时期热衷时评

年7月11日至8月29日的50天中,毛泽东以“泽东”、“润之”为笔名,先后撰写了《北京政变与商人》(年7月11日第31期见报)、《省宪经与赵恒惕》(年8月15日第36期见报)、《英国人与梁如浩》(年8月29日第38期见报)、《纸烟税》(年8月29日第38期见报)四篇共计余字的时评。

年在长沙(资料图)

这些时评少则七八百字,多则两千余字,分析独到、见地深刻。《北京政变与商人》,被认为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篇目。

文中说,“这次政变发生了,惊动了老不注意政治的商人忽然抬起头来注意政治,这是何等可喜的一个消息。”

“中国现在的政治问题,不是别的问题,是简单一个国民革命问题:用国民的力量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国帝国主义,这是中国国民历史的使命。”初步阐发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思想。

《省宪经与赵恒惕》从当时《民国日报》报道的赵氏花钱请民众游行维持省宪的事入手,揭示赵恒惕惨杀劳工、向商人勒捐、向农民提征田赋的行为。

文中说,“我们历来反对联省自治,因为他不是联省自治,乃是联督割据;我们历来反对军阀烂政客假窃名义的省宪,因为他不能做人民的保障,反做了军阀烂政客争权争利的保障。”

毛泽东或痛斥,或抨击,或疾呼,笔调辛辣凌厉。

《省宪经与赵恒惕》这样结尾:“赵恒惕这样万恶不赦的东西,居然还在那里假借名义大吹大擂‘护宪’,真不怕羞死湖南人!”

《纸烟税》嬉笑怒骂:“中国政府的‘阁议’,真是又敏捷又爽快,洋大人打一个屁都是好的‘香气’,洋大人要拿棉花去,阁议就把禁棉出口令取消;

洋大人要送纸烟来,阁议就‘电令各该省停止征收纸烟税’,再请四万万同胞想一想,中国政府是洋大人的账房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英国人与梁如浩》开宗明义:“威海卫交涉现在逼着要签字了。除了山东人,全国国民并没有何等表示,这到底是什么缘故!难道国民忙于收还旅大运动就忘记了收还威海卫运动?还是国民只知恨日本不知恨英国;

只知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中国的,不知英国帝国主义之侵略中国是比日本帝国主义更要厉害的?”

4篇时评,我们看到一位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忧国忧民、嫉恶如仇。

《向导》合订本

《向导》上发表的毛泽东署名时评。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

年、年,毛泽东将目光聚焦于底层农民另外两篇调查报告,则展现出青年毛泽东脚踏实地、心系群众的赤子情怀。

很多人以为江浙两省是富庶之地,毛泽东实地考察,“证明江浙农民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太平富庶无多痛苦的农民了。”

《向导》内页目录。

《江浙农民的痛苦及其反抗运动》(年10月25日第79期见报)说,“农民辛勤半载,落得两手扑空,此时地中仍是积水片片,二麦播种无期,怨声载道,莫不表现一种忧惨愁苦的状态。”

年3月12日第期见报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的名篇。

年1月4日至2月5日,34岁的毛泽东32天步行多公里,深入湘乡、湘潭、衡山、醴陵、长沙五地,采访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乡绅等,形成了长达1.7万字的报告,客观评价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

3“首席记者”,一笔退万兵

“首席记者”   

毛泽东一生与新闻工作结缘60余年,被称为“新华社首席记者”和“级别最高的记者”。   

年到年,是国共较量决胜的时期,也是毛泽东一生中为新华社撰写新闻最多的时期。

因为最高指挥官的特殊地位,他掌握情况最全、知悉信息最快,加之掌控全盘、博古通今,因此他写起稿件来得心应手、气势磅礴,每每出手,都是旷世绝作。   

毛泽东所写《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命令与谈话》部分手稿的复印件

据新华社老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代所长成一先生回忆,毛泽东写作十分勤奋,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鲜明、生动,一天为新华社写两三篇稿件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毛泽东写完稿件之后,不无得意地问旁边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你们说谁是最好的新华社记者?”大家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自此以后,“首席记者”“最好的记者”和“级别最高的记者”等称谓在新闻界流传。   

毛泽东被新华社工作人员亲切地称为“新华社的首席记者

一笔退敌十万兵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舆论战史上,毛泽东用4篇新闻稿退敌十万兵的传奇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年10月,国民党军侦察判断,已被我军解放的石家庄和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西柏坡兵力有限。蒋介石立即飞赴北平,与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司令傅作义密谋,欲乘我冀中解放区兵力空虚,偷袭石家庄,袭扰西柏坡。

党中央和毛泽东接到中共地下组织报告后分析认为,石家庄只有少量守城部队,我华北野战军主力即便日夜兼程,赶到保定也需4天。敌快速部队最多3天就可以到达石家庄。敌军一旦进击,石家庄处境艰险,西柏坡危若累卵。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毛泽东指示中央机关做好撤离准备,电令华北部队急速增援阻击敌人。与此同时,毛泽东接连发出4篇文章,展开舆论攻势。   

10月25日,新华社和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了毛泽东修改的第一篇消息稿:《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把蒋傅军欲偷袭石家庄的图谋公诸于众;

27日,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第二篇新闻稿:《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

29日,新华广播电台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第三篇新闻稿:《偷袭石家庄敌军行动迟缓》,将敌军的行动告诉人民群众,一是动员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敌,二是告诉蒋傅,你们的行动我们了如指掌,已做好战斗准备,专等你们自投罗网;

31日,新华社又播发述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这4篇稿件将敌妄图偷袭石家庄的真实企图、具体部署讲得清清楚楚,字里行间透出千军万马严阵以待、誓歼来敌的气势和决心。   

新闻稿播发后,立见成效。敌第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报告傅作义称:昨收听广播,得知对方对本军此次袭击石门行动,似有警惕。彼方既有所觉,必然预有准备,袭击恐难收效。

傅作义收听广播后,也大为震惊,认为自己的作战意图已被识破,强行进攻胜算不大。加之他的南进部队沿途遭我军民的顽强阻击,行动迟滞,估计继续南进将更加凶险,因此退兵作罢。

被称为级别最高的记者

年初,毛泽东在新民学会讨论“会员个人生活方法”时说:“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可见,当记者曾是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之一。

从青年时代主编《湘江评论》开始,到后来成为领袖人物,毛泽东为党的传媒写过大量社论、政论、杂感。解放战争期间,新华社播发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别了,司徒雷登》《将革命进行到底》《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名篇,都出自毛泽东之手。

因此,毛泽东也被称为“级别最高的记者”。勿忘人民,这是著名记者穆青反复强调的。腿勤、脑勤、手勤、嘴勤,这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先生给合格记者的定义。

作为记者,俯仰天地,能胸有大局大事,扑下身子,能感知民间冷暖。无疑,青年毛泽东在《向导》上的所思所行,为记者编辑们上了生动一课,是当下新闻战线“走转改”的鲜活教材。

重庆谈判期间:为《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早在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大公报》就提出“召开国民大会,实行宪政,还政于民……由一党专政过渡到民主宪政”。在蒋介石发出第一封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后,《大公报》对即将到来的国共谈判寄予厚望。

它在社评《日本投降了》中说:“蒋主席致电毛泽东先生,请其克日来渝,共商国事。这真是令人兴奋欣慰。……果使国家的统一与团结完成于一席谈,那真是喜上加喜,不但八年抗战为不虚,且将奠定国家建设的千年大计!”8月28日,毛泽东一行飞抵重庆,开始举世瞩目的两党谈判。

《大公报》为此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说:“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希望国共两党“认真演这幕大团圆的喜剧吧”。《大公报》对毛泽东的期待由此可见一斑。

毛泽东对《大公报》也颇为







































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
正规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jhfuwu.com/wbjj/280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