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体验劳动结束后,马知遥被分配到了宁夏展览馆,成了一名美工,平日里最多的工作就是配合时代需要搞些展览。没事的时候,他就背上画箱,蹬着自行车,到银川郊区画画,“一边画画,一边和蹲在我身边的农民胡说八道”,那个时候的马知遥觉得自己有了从未有过的自由。“能吃饱肚子,能在田野写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身边还有听我胡言乱语的农民兄弟”。后来,这些难得的基层生活经历都成为马知遥文学创作真实生动的素材。
马知遥第一篇文学作品《外交部长》发表与年,居然是他的一篇负气之作。原来,马知遥曾帮在《宁夏日报》六盘山副刊当编辑的前妻改过一次稿件。修改稿让前妻颇为不满,“她以为我修改的人物全是没有任何脾气、秉性、个性的‘中间人’,而我认为她压根不懂文学,不入道”。负气之下,马知遥连夜写了一篇九千多字的《外交部长》,投寄到《宁夏文艺》(《朔方》前身)编辑部。令马知遥没想到的是《宁夏文艺》编辑部很快在同年的第三期《宁夏文艺》上全文刊发此文。《外交部长》的发表当年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外交部长》讲述了一位“狡猾”的公社社员买汽车配件的故事。这个社员兜里揣着钱,却不舍得花,一路乞讨,扮可怜,甚至还有欺骗,最后居然在没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为公社买回了汽车配件。故事就来自马知遥下乡写生时,和农民闲谝所得。《外交部长》的发表让《朔方》的编辑看到了马知遥在文学创作上的潜力,于是约稿不断,催稿不停。就为了还这份知遇之恩,马知遥那时在《朔方》上接连发表了《古尔邦节》《业务社员轶事》等系列短篇小说。10年磨就“骏马奖”我是宁夏一流的油画家年,马知遥调到宁夏文联,想做一名编辑,专门处理回族作家的稿子。
后来在宁夏文联,他遇到了张贤亮,那时宁夏文联新成立了一个“专业作家创作组”,张贤亮是负责人。张贤亮对马知遥也早有耳闻,听说他要当编辑,便说了一句“当什么编辑,我看你直接当作家得了!”也是为了这份提携,马知遥开始“顶着巨大压力”走上了专业作家的创作之路。为了给张贤亮争口气,他决定“写一个大大的东西”。年,马知遥开始着手创作长篇小说《亚瑟爷和他的家族》。小说刚开了个头,马知遥却在年被查患了食道癌,与死神抗争的3年,创作停滞,却也是马知遥最感人间美好的3年,“宁夏文联的同志们轮班照顾我。”那时候,文联的这些人,美好得令马知遥今天想起来还感喟不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干净纯洁”。劫后余生的马知遥,带着对生命、生活、文学的全新体验,继续他的《亚瑟爷和他的家族》,为了创作出“像朋友情谊般干净纯洁的文字”,他多次前往同心、陶乐回族村落体验生活,甚至为了小说某个情节,拖着大病初愈的身体,前往广东体验生活。10年磨一剑,年,尚有四五万字方能完稿的《亚瑟爷和他的家族》已被宁夏出版社早早相中。该书于年出版发行,后来荣获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那一年,马知遥已63岁。
《亚瑟爷和他的家族》让马知遥成为当代回族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存在,有人评价《亚瑟爷和他的家族》不仅是马知遥的生命之作,更是回族文学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荣誉远去,现在的马知遥已不太愿意多谈文学,原因还是那个,“我充其量是个三流作家”,“越深入生活,越觉得不了解他们(老百姓)的东西太多”而心生的无力感,让他再次有了少年时代“写作是件辛苦事”的感触,所以他现在不写作,只画自己拿手的油画。《亚瑟爷和他的家族》手稿图文:乔小鱼
编辑:乔小鱼
如果觉得老爷子了不起,给他点个赞!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