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集团的不断发展,各手术科室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疑难病医院接受治疗,而各种疑难病例也对麻醉科提出了更新的挑战。近日麻醉科成功完成一例胆道多发结石、梗阻性黄疸伴重症肌无力和下颌习惯性脱位病人的麻醉,此例麻醉为我院首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麻醉。
1何谓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引起的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可以表现为眼睑下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发音无力、活动后加重,甚至气短、呼吸困难以至于呼吸衰竭。
这些患者会对麻醉中必须使用的肌松药特别敏感,因此最危险的事情是常规的麻醉后病人出现肌无力危象导致呼吸麻痹,必须靠呼吸机来维持起码的生命需要。而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最大的难题在于目前还无法预见哪个病人会出现呼吸麻痹、会麻痹多长时间。因此麻醉中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肌松药是防止病人出现呼吸麻痹的方法之一。另外,这些病人还对麻醉中常规使用的有呼吸抑制作用的其它药物比如阿片类药物也很敏感,也应尽量避免使用。
2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接到手术科室会诊请求,胥亮主任高度重视,访视病人后立即组织了科内讨论,全科室成员就此病人的特殊情况、麻醉方法及麻醉管理注意事项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直至制定出一条相对完善的麻醉计划。
手术当日,麻醉方法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病人入室后先行有创动脉压检测,丙泊酚TCI靶控诱导,选用镇痛药为强效、速效和短效药瑞芬太尼,肌松药选择不经肝肾代谢的顺式阿曲库铵,使用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3。
病人有习惯性下颌脱位,对气管插管技术要求很高,常规方法几乎肯定导致再次脱位,从而给病人带来额外的损伤和痛苦。在诱导完成后,胥亮主任、李军明医师选择在视可尼可视喉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在不活动病人下颌的前提下顺利将气管道插入气管内。术中使用丙泊酚靶控、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为避免肌无力危象,同时能满足手术需要,辅以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共同维持。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调节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的浓度来维持麻醉深度,保证了病人的循环稳定和肌松满意。手术历时9小时,术中为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多次行动脉血气分析,来了解病人的呼吸、电解质及酸碱度情况。适时调节病人的呼吸参数和离子状态,保证病人的安全。
手术结束前连接由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配置的术后镇痛泵。有效的减轻病人的术后疼痛避免使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让病人术后更舒适安全。手术结束停药后10分钟病人清醒,脱氧5分钟后氧饱和度维持在93%给与气管拔管。观察10分后病人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后安返病房。整个拔管过程病人无烦躁不适配合良好。
麻醉科术后小结这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麻醉科年轻医师李军明在胥亮主任的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从诱导插管、术中管理到术后病人清醒拔管的全过程。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快且无并发症发生,病人取得满意疗效。麻醉科全体同仁认识到,挑战即是机遇。医院外科不断壮大的时刻,面对困难,麻醉科要敢于迎难而上,因为我们理论扎实,技术纯熟,团结协作,团队建设已经成形。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疑难病例的到来。医院麻醉科医院麻醉科是临床一级学科,目前承担着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手术麻醉、手术室外麻醉、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特殊无痛诊疗项目以及全院病人的急救复苏工作。科室年麻醉例数已超过余例。常规开展全身麻醉、区域阻滞麻醉、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各种困难气道管理技术、药物靶控技术、神经刺激器引导外周神经阻滞、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容量治疗及血液保护技术、超前镇痛、术后PCA等项目。
开展项目科室能够独立开展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嗜铬细胞瘤切除)、妇产科、神经外科等复杂手术的麻醉,各种胸、腹腔镜微创手术麻醉,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此外,我们还承担着科外其他兄弟科室麻醉工作:心血管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等手术的麻醉,有效地推动了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在危重病人救治、容量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喉罩以及困难气道处理医院麻醉科的领先地位。
科室设备每间手术室均配有全进口的麻醉机、手术床和无影手术灯。先进的设备提供了多种无创和有创监测,熵(Entropy),纤支镜、视频喉镜,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肌松监测,血气分析等项目,使患者在整个手术期得到了“分秒必争”、“从头到脚”全方位的监护。
科室建立了麻醉恢复室(PACU),设置床位3张,大大提高手术后病人苏醒质量和安全性。
发展目标科室目前以舒适化、精确化、个体化麻醉作为科室临床工作的总体目标,积极引进本专业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每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都能够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
(医院麻醉科供稿)
往期精彩内容
快讯
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轲率队到罗湖调研
视频
凤凰卫视:深圳试行医保结余奖励社康中心医生涨薪
快讯
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带队考医院综合改革
福音
罗湖区“苔花计划”免费体检活动开始啦!
严格规范招投标区卫计局纪委领导现场指导医院集团招投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