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银川晚报_晚报特点 > 晚报品牌 > 原创秦志峰宁夏中卫麦穗飘香

原创秦志峰宁夏中卫麦穗飘香

发布时间:2016-9-29 10:41:07   点击数: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品读植物散文作家刘汉斌的《田埂上最后的守望者》,我的眸光便穿越了银川平原,凝聚到了家乡平原。家乡是瓜果之乡,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那些年月,年一过,龙抬头。天一暖和,爹娘和乡亲们便开始提着锨、背着背篼,推着车去田地里平整土地,准备又一年的麦田耕耘。人勤春来早,冬天里下足了雪,行走在春风里耕耘,播种,施肥,农人带着憧憬和梦想,内心是幸福甜蜜的!夏日暖阳里茁壮成长,亭亭玉立的麦子,逐渐成熟丰满了起来,它们孕育和延续着农人们与时俱进的富裕理想。

大豆早已摇铃结实,被农人收获回家。九黄十收,说的是麦杆略略青硬微黄,穗头才会大而饱满,如果麦杆早早浸黄脆弱,那就要瘪头欠收了。远远望去,青山如画,黄河如龙,平原田野叠翠流金。一行玉米,一方麦行,一片田野,一份希望。玉米昂扬迎风,麦子含蓄垂头,鸟儿们来去自由,无比留恋这养活着它们的一方方热土,它们一起欢呼雀跃,活跃在希望且美丽的田野上。

七月里忙,秀才下厨房。虫儿不管人间忙和闲,它们是淡定的。头顶的这轮艳阳依旧高照着,并且越来越热情似火。晴天早晚更宜于割麦,晒麦,麦粒儿不易爆裂散失。没收割的地块看起来更大一些,收割之时,麦子伏地,最后一次和田地相拥相偎,似孩子躺在母亲温暖开阔的怀抱,它们静默无声,俨然入睡鼾梦,甜甜的,有温馨,有浪漫,也有留恋和牵挂。经历了春夏两季风雨,收割翻晒后的麦子,被捆垛,拉运到了麦场上。送走过麦子的玉米和青豆或可以榨油的苏子,显然有些不适应田地太多的空旷,但是,它们只能用竭力生长来驱赶寂寞,回报土地和农人。头顶转动的日月,路边屹立的树木,身边流淌的黄河,农人们无暇顾及,它们也似乎熟视无睹。粒粒皆辛苦,抢收是不容迟缓的,天气莫测,麦穗不能等待,尽心颗粒归仓,最珍惜麦粒的,是田野里的主人。他们似艺术家对待作品,园丁对待花木,父母对待孩子……

父辈们开始磨刀霍霍,孩童们半是忧郁,半是欢喜。愁的是又要在炎热的田地里扶顺青豆,喜的是多了一些撒欢子的理由。草帽,镰刀,磨刀石,茶水,吃食,人力车。沿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接天连地的麦地,一块块田地,如一盘硕大的棋局,那些棋子们,似出征的战士,也像凯旋的勇将。麦收时节:弯腰,挥镰,擦汗,微笑……那些年,捆抱完麦捆,捡拾麦穗也是必须的,麦田里搭各色头巾,戴各样草帽的拾穗人,行走在玉米行中,也是一幅壮丽的劳动场景图。一把麦穗粒,明天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又香又美的白面馒头。一顿揪面片,一屉笼包,一盆油饼,一锅饺子,便是爹娘给我的犒劳。再早些年,农人们打麦脱壳还要费时费力许多,在空旷的地方,选一个晴好的天气,把麦子一片片铺出一个薄厚适中的大圆圈,用牲口畜力或拖拉机动力,拉着一个石滚子碌蝳转圈碾压,然后翻晒,再碾压,直到麦杆上的麦粒少之又少,少到不必要再碾压。当然,那些麦杆也可以粉碎喂牲口,少许的麦粒便是鸡鸭鸟儿们的美味佳肴。

月亮在白棉花一样的云朵里穿行,农人们在麦场上,欣赏着一个个挨挨挤挤的金色山头。看,赶早的人家已经开始用脱离机打场脱粒,机声隆隆,人声鼎沸。麦场点兵,没有闲人,流水线作业,一堆麦草,一堆新麦。碾打结束,稍稍歇息,人们一鼓作气用大风扇扬场。木锨把式们一脸专注,心中涌着麦浪一样幸福的涟漪。完美的弧线,恰好的升落,淘去麦屑麦壳,颗粒饱满的麦子堆积如山。细瞧,麦子的肤色多么相像于这些辛勤也平凡幸福的农人啊!

找一些平坦空旷的地方,借好日头抓紧晒新麦,交公粮,送碾坊,出售,渴望换一叠崭新的钞票,娘考虑的是在街上割一方新鲜的肉,扯一些自产的菜,包包子饺子,吃一顿和和美美的团圆饭,那些都是必要的。爹还想添置一些农具,以备来年春种夏收秋收。而我,渴望给我们买一身新衣服,几颗糖果,或者添买个冰棍雪糕汽水,最主要和奢侈的,是我还惦记着供销社商店里的那本《雷锋日记》······在那些岁月,交公粮也是热闹的,人拉车推牲口驮,利用各式各样的方式,履行义务。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多剩少归自己,这是土地自留地经营,优胜于大集体经营的一种具体表现。路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去,连成一片黑浪,一条移动的金龙。人力,毛驴,骡马,机动车,一副蠕动的送粮图,点缀在火热的生活里。人们穿梭于长街一头的粮库,那些粮食,据说最后大都分配给了“月月麦子黄”的城里人。对田地的感恩和对农人的尊重,吃饭享受时,吟诵着“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籽……”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感叹“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也许会更为真切和动情。

那些麦收的画面,若一帧帧照片,收集在我们青春记忆的相册里,被珍重和珍惜着!麦田里的农事依然继续,那些庄稼已然轮回着风雨春秋。农人们似大地上的诗人或哲人,心腔里继续酝酿着,甜甜美美的幸福和平平凡凡的满足。白面细米滋养着我们的身体,春秋文章陶冶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回望着麦田那些辛勤的守望者,也许,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方田地,从善如流,种植桃李和春风,也耕耘着稻麦五谷。如今,大田里少了麦穗飘香,稻花蛙声,那些经历过风霜雨雪的牲口农具渐渐被我们遗忘,但麦收的甘苦和幸福回忆,已被深深的烙印在岁月的农历节气里。时光和日月如梭,编织着每天的生活,流淌在前行的河流里。我们只能且走且珍惜!

祝福人间万物和谐,物种消逝的慢些,再慢些!呵护生灵,善待物种,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很多!

文/秦志峰

图片摄影/马健

      作者简介秦志峰,年生于宁夏中卫,一边务工务农,一边读书写作。宁夏区作协会员。酷爱读书,创作文学作品多篇。散文《快乐,看上去很美》、《回忆一张军人照》、《我的湖居生活》《豆花飘香》入选:银川晚报副刊。散文《包裹里的爱》、《深爱》、《书信情思》、《车站》等被宁夏《新消息报?民谣》刊载。散文随笔《塞上朔风忆贤亮》《悠悠岁月说平凡》《感恩》《书香满怀气自华》,亲情散文《感恩》刊载于《银川日报》。散文《回家》刊载于《固原日报》。散文《美丽宁夏——中国梦,我的梦》获中国梦,我的梦宁夏征文二等奖。诗歌《我们永远把正义歌唱》,《书香湖城里的幸福生活》等多篇作品被刊登在《中卫日报》副刊。诗歌:《大中卫礼赞》入选美丽宁夏丛书,其他作品散见区内《沙坡头》、《红枸杞》、《老龙潭》、《盐州文苑》、《贺兰》《石嘴山日报》《宁夏老年报》《中华日报》《中华导报》等文学期刊。          

因《草堂耕读》平台属个人注册,运营不久,部分功能尚未开通,“赞赏”功能为其中之一,无法获得稿酬,所以,暂为无偿投稿。

2平台投稿要求说明          

1、来稿必须保证原创,如果在其他平台已发过,来稿时请注明。

2、来稿要求思想健康向上,语言文字精心打磨,让它真正成为较为上乘的艺术作品,以对得起大家的阅读,文责自负。

3、来稿需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和作品名称,如作者本人不愿意显示真实姓名,请在来稿中予以说明。

4、来稿的同时一定要附上作者本人的生活或艺术照片和个人创作简介。

5、为保来稿安全,请发

qq.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jhfuwu.com/wbpp/152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