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学家樊纲先生称:“不同意中国房地产价格存在较大泡沫的说法。”
樊纲先生认为房地产没有太大泡沫的主要依据是:“居民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速。这些年来,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每年增长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百分之一点几,而同期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长5%、6%,住房跟收入的价格比在调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现在的房价并不高,没有什么大泡沫。”
作为一个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了18年的从业者,笔者认为樊纲先生的观点依据不准确。在此特别就此事驳一驳《樊纲先生的房地产没有太大泡沫,收入增速远高于房价增速》。
既然是驳,就先解释一下驳的字面含义。
驳
指出对方的意见不合事实或没有道理;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定别人的意见:
怎么驳?文驳。
下文,正式开驳驳点1:居民收入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3.8%,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2.9%,是平均数的9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5.7%,是平均数的88.7%。
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统计数据显示,居住消费支出高达元,占比达到了24.6%!
驳点1小结:全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增长5.7%;3个官方数据根本不是樊纲先生所提出的:“而同期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长5%、6%。”城镇居民是购房主力军,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仅为元,在动辄上万的房价面前,用这样的收入交首付需要攒好几年的钱,月供款则会将家庭开支占去一大半。简单粗暴地概括一下——收入低,买不起。驳点2:房价年9-10月份的房价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新房房价涨跌数据如下:70个大中城市中,有3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下降,持平的有7个,上涨的有27个。下降较多的城市有湛江、泸州下降1.0%,唐山下降0.8%,昆明、牡丹江、常德下降0.7%,桂林下降0.6%,哈尔滨、秦皇岛、岳阳、韶关、大理下降0.5%。上涨较多的城市有西安、银川上涨0.6%,锦州、无锡上涨0.5%。二手房房价涨跌数据如下:
二手住宅方面,有52个城市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持平的有1个,上涨的有17个。下降较多的城市有牡丹江下降0.8%,哈尔滨下降0.7%,呼和浩特、上海、贵阳、唐山下降0.6%,太原、深圳、昆明、乌鲁木齐、南充下降0.5%。上涨较多的城市有天津上涨0.6%,海口上涨0.5%。
将房价与收入放在宏观的层面高谈阔论没有意义!只有将房价与收入放在微观的角度才有意义!年10月份全国70城房价与涨跌地图奉上特别说明,该数据与图片源于房天下。衡量房价与收入是否合理性的核心指标——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指房价与居民年收入的比值,通常用于反映房价水平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匹配程度。
一个国家的平均房价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总收入与一套房屋的平均价格之比来计算,即: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其中,每户住房总价和每户家庭年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每户住房总价=人均住房面积×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x单位面积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每户家庭年总收入=每户家庭平均人口数×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以上海为例,测算房价收入比数据来源:年国家统计局31省份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如数据所示: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房价为元,我们假定元是上海某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该上海家庭购房单价,房屋总面积为平米。那么,房价收入比如下:房价收入比=每户住房总价÷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平米*元=00元/元=93.93.是什么概念呢?上海该家庭将可支配的收入全部用于买房要93.84年才能买得起!如果说,仅通过上海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那么请看《全国重点城年房价收入比分布图》(注:房价收入比=城市二手住宅市场均价*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收入增速与房价涨幅之间的对比,不考虑基数的将毫无意义!假定,笔者的年收入为20万元,增速为1%,净增长0。房价去年万元,增速为2%,净增长4万元。笔者的收入怎么可能超过房价的涨幅?房价收入比只会进一步放大而非降低!疫情期间,又有多少公司给员工放假、工资减半、下调工资...实际上居民收入是下降的!所以说——樊纲先生:“而同期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每年增长5%、6%,住房跟收入的价格比在调整,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现在的房价并不高,没有什么大泡沫。”缺乏真实依据!不成立!综上所述:放眼全国,很多城市的房价和工资的基础资金都不一样,特别是四五线城市的房价畸高,其中的房价泡沫有多大大家都看得见。收入增长速度根本追不上房价上涨速度的情况更是普遍!就算房价不涨不跌,单靠居民收入的上涨,完全消化掉现在的高房价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更何况,任何领域与岗位的工作者工资与收入都存在“天花板”,绝大多数人的薪酬与收入涨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涨了,不可能无限度持续增长。最近,国家都称要让“房地产软着陆”,“房住不炒”更是多次被强调,这两个信号是国家经济转型、扶持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余音未落,专家们就跑出来鼓吹没有泡沫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