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军驻宁夏某部的大院里,有一条1公里长的英雄路,路两边竖立的灯箱牌,镶嵌着生前系空军上校、一级飞行员李剑英的照片。
照片中的李剑英
遥望远方
目光坚毅
时隔12年
提起空军英烈李剑英
战友们仍然哽咽
“太可惜了。但为了保护群众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
鸽群撞上飞机被吸入发动机
情况十分紧急
(网络配图)
时间拉回到年11月14日,那天甘肃临洮晴空万里,适宜飞行。
上午11时17分,李剑英驾驶歼击机,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一切正常。
在训练结束下降途中,突然出现“砰!砰!”的响声,是鸽群撞上了飞机并被吸入发动机。
此时飞机开始剧烈抖动,发动机转速陡然下降,危急关头,李剑英沉着冷静,凭借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在控制飞机到距离地面余米的时候,他已具备跳伞求生条件。
但李剑英十分清楚,飞机上有多升航油、多发航弹、1枚火箭弹和氧气瓶等易爆物品。
而飞机下方,是密集的村庄。如果他跳伞了,失控的飞机就会像一颗重磅炸弹掉落,后果不堪设想。
“下方有群众,调整方向!”
塔台传来李剑英的声音,他决定改跳伞为迫降。
10秒后,距离地面只有米左右,此时是最后的跳伞求生机会。
但塔台传来的还是那个坚定地声音:“有群众,准备迫降。”
6秒后,他的飞机撞在了大堤上,当场爆炸。
16秒,七尺男儿,铮铮铁骨,以身许国。
危急时刻没有选择跳伞
以身许国
“他为什么不选择跳伞?”
听到李剑英的事迹,人们忍不住这样问。
英雄无语。但出现在他生命中的许多人,都会给出答案。
李剑英的妻子李月平说:“我知道,在那个关键时刻,他一定会这么做,他就是这样的人。我们是夫妻,也是战友,作为妻子,我知道他做了他想做的,作为军人,我知道他做了他该做的。”
“如果爸爸跳伞了,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伤亡,会有更多的人伤心,他这样做了,只是我们一家人伤心,爸爸做得值。”当时年仅16岁的儿子李隼含泪说道。
李剑英牺牲前,父母、妻子常年患病,经常住院治疗。两个孩子要读书,妻子又没有工作,生活负担很重。但李剑英从没向组织提出任何条件,总是想方设法自己克服。
自入伍后,李剑英为自己立下奋斗目标:当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忠诚守卫祖国的领空。从事飞行25年来,年年出满勤,飞行时间年年排在全团前列,安全飞行个小时、架次,从未发生过飞行差错。
李剑英牺牲后,李月平将他头盔的一块碎片磨成心形,时时戴在身上。
李剑英曾经说过:“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战时捍卫祖国领空安全是为了人民,和平时期进行军事训练也要把人民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
李剑英遗物中有一本《毛泽东选集》,他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句话下面,重重地划了一条红线。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向英雄李剑英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