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刚刚结束,相信大家的快递都已经在路上了。
然而,在买买买爽快过后,一定要警惕背后的风险,在这个信息爆炸、隐私泛滥的年代,比快递更快的一定是诈骗电话。
(网络图)
银川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民警王楚介绍,近年来,冒充网商客服诈骗的手法比较普遍,今年4月,金凤区一女士被骗金额达到了20多万。
王楚说,在冒充客服诈骗的案件中,骗子的套路主要有三种。
一是声称货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给你退款。
二是以快递出现问题为由,为受害人办理退款。
第三种则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法,目前,银川地区尚无发案。“犯罪嫌疑人冒充客服,声称可以利用网站漏洞帮受害人办理VIP,然后实现全网打折。”王楚说。
犯罪嫌疑人会在实施诈骗的过程中,说出受害人购买商品的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以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在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假客服会千方百计套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等信息,尤其会骗取受害人手机中收到的验证码,从而将受害人银行卡中的金额转走。
那么,遇到此类诈骗手法,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王楚提醒,不要随意向不明身份的人通过电话、即时通信设备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如遇以上情况,建议先挂掉电话,直接拨打正确的购物网站
网上购物时应选择信任度高的电商网站,不要随意注册不知名的购物网站。
同时,在其他设备登录购物网站,离开时记得退出并清除相关信息。
此外,宁夏地区遇到此类情况又拿不准时,也可以拨打反电诈中心电话—进行核实。
典型案例
案例一:
4月5日,家住金凤区的张女士在某购物平台订购了几套亲子装,好几天过去,张女士一直没有收到商品。
4月10日下午,张女士接到一个手机归属地为辽宁大连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快递公司后勤,说张女士的快递存放在仓库时被偷了,他们愿意为张女士赔付,并询问张女士的购买金额。
因对方说出了全部商品信息,张女士便相信了对方的话。
接下来,对方让张女士提供银行卡号,张女士将自己的几张银行卡号全告诉了对方,随后又按对方要求提供了动态验证码。
过后不久,张女士收到银行短信,卡内20多万全部被人转走,直到这时,张女士才发觉被骗。
案例二:
家住望远的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几件小孩衣物。11月10日11时,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店铺老板,因为王女士购买的衣物会导致小孩皮肤过敏,因此商家正在对这些型号的衣物进行回收,对于王女士已经支付过的费用,对方表示可以退还。
电话沟通中,对方准确报出了王女士购买衣物的尺寸等信息,王女士便信以为真。
随后,对方通过手机短信发来一个链接,按照对方提示,王女士点开链接,并将银行卡号以及验证码等信息输了上去,办理退款操作。
可谁知,一通操作下来,王女士不仅没有收到退款,卡内多元还被人转走。
看完你就点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