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银川晚报_晚报特点 > 晚报广告 > 震撼丨古代人留下一项工程,让宁夏这个小山

震撼丨古代人留下一项工程,让宁夏这个小山

发布时间:2017-4-13 13:37:31   点击数:

无量山石窟位于彭阳县城西北25公里的古城镇田庄村北塬组。这里山峦叠起风景秀丽,冬暖夏凉,幽静神秘,水光山色相映成趣,景致恬淡幽雅。民国《固原县志》载:“石家峡......形势壮丽,草木蒙葺。山腰古石佛三,罗汉一十有八。水出峡口,淙淙之声,无间冬夏,烟云霭霭,朝夕不散。”

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无量山石窟修建于宋代,宋代的石窟寺造像,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规模上来看,都远不及唐朝,但在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内容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宋代的石窟寺造像,以写实著长,即按照世俗的审美要求塑造佛像,常见的为观音和罗汉像。菩萨像则注重衣饰,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菩萨的姿态也出现了独特的半倚坐式,即上身斜倚,一手撑立台座。宋代流行罗汉像,罗汉表情细腻,具有浓郁的人情人味。

无量山石窟实为摩崖造像,但其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仍属石窟艺术范畴。从未完成的多处造像分析,北宋时期,彭阳地处宋、夏对峙的前沿阵地,战事频繁,僧人或逃或亡,致使无量山石窟开凿终未完成,便草草作罢。尽管如此,它仍不失镶嵌在宁夏南部山区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融合了圆雕、浮雕和阴刻等多种雕凿艺术手法,造像体型圆润,线条流畅、活泼,对衣纹、眼神等处刻划入微、生动,创造出一种敦厚含蓄、健康优美的艺术形象,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雕凿艺人娴熟雕凿技巧,为研究宁夏地区北宋时期的宗教文化和石窟雕凿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年被自治区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开凿于半山腰石崖上,坐南面北,分东西两窟,两者相距米。东窟窟顶雕成窿形,深约80厘米,有石造像5尊,居中1佛坐于高大的圆形须弥莲花座上,佛像较两侧清瘦,身着双间袈裟,袒胸露腹,右手伸二指指天,左手半出抚左膝,嘴微开,和颜悦色,作说法状,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佛丰韵饱满,坐于高大的圆台之上,双腿弯曲垂台下,双脚踩一朵分枝莲花,双手抚双膝,身着通肩衣,阔鼻大嘴,修眉长服,面部笑容可掬,为“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右侧佛盘坐须弥座上,双手相触,手指上翘置于腿上,神情庄严肃穆,为阿弥陀佛,号曰无量寿佛。在3尊佛的左侧约4米处有一造像,通高1.6米,为护法神。右侧2米处有一站立的小像,高62厘米,是主佛的服侍或随从弟子。从石窟寺两处石刻题记,一处文字漫灭难辨,另一处刻三行文字,左刻“天圣十年”,右边及中间文字模糊难辨,由此可知此窟建于年(宋天圣十年)。

西窟有石质造像共20尊,一线排列在距地面高0.9米、长8.2米的石崖上。造像内容为一佛二菩萨,一供养人和16罗汉。身着长衣,下摆拂地,体态修长匀称,为观世音菩萨。观音左侧有一坐像,右腿弯曲着地,左腿平盘,脚至裆下,左手抚左膝,右手呈握剑状,为护法神,分列两旁的是16罗汉。雕像两端的石崖上雕有佛龛,东端距地面约2.6米处有一题记:“景佑二年(年)四月二十日刘绪等公修罗汉人。”









































白殿风早期图片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jhfuwu.com/wbgg/468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