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银川晚报_晚报特点 > 晚报广告 > 银川晚报脸谱第三期人物画家马

银川晚报脸谱第三期人物画家马

发布时间:2016-11-30 2:03:40   点击数:
画家马知遥画架支在客厅中央,78岁的马知遥一手握着画铲,一手拿着画笔,不疾不缓地在画布上看似随意地涂抹了几笔。却见寥寥几笔之后,一条河、河边的树、水上的桥跃然布上。马知遥的新作名为《红花渠》,红花渠离他家不远,步行三五分钟就能到渠边。退休后的马知遥,每天早上多在红花渠边溜达,上午画画,下午看书,这就是他眼下过的“惬意的人世间生活”(马知遥语)。无意踏上绘画路

虽然在宁夏生活了50余年,但马知遥一张口还是夹杂着一股南方口音,嗓门还特大,和眼前人说话,也像是隔河喊话似的。他出生于湖北沔阳,对童年的家乡记忆就是“水患无穷,刻骨铭心的饥饿”。年土改,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马知遥的一生,父亲说,“看这世道,农民要翻身,你该去读书。”

年马知遥考入湖北沔阳初级师范,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一次干部轮训机会,马知遥到了武汉,他惊呆了,看到“原来还有个这么大的世界”,他毫不犹豫放弃职业,选择在武汉中南民族学院预科部重读高中。3年高中,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作阅读中外名著,曾一心“渴望成为赵树理那样的作家”。

他也曾试着写了几篇文章投稿,但没得到鼓励,“就觉得写作太辛苦了,不如去画画吧。”当年的中南美术专科学院(广州美院前身)设在湖北武汉,马知遥常去那里旁听,有幸结识了一位回族罗姓讲师。罗老师发现毫无绘画功底的马知遥对线条、色彩、结构非常敏感,于是便从基础素描开始,精心教授这位旁听生。

就凭着这旁听来的画功,马知遥顺利考取了中南民族学院艺术专科,开始系统学习绘画。中央美院的业余生

年,全国大中专院校经历了一场大调整。中南民族学院艺术专科连教师带学生并入中央民族学院,马知遥也从一个3年制的艺术专科生变成了5年制艺术系油画专业的本科生。北京的这段求学生涯成为马知遥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记。

大学时代的马志遥个性顽劣,不是一个乖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逃课去抓鱼、去钻胡同、去外校乱窜。”但这也为他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当年的中央美院校风开放宽松,马知遥可以自由出入旁听当年国内许多著名绘画大师的课。“在中央美院旁听那几年,我除了没见过齐白石和徐悲鸿本人,中央美院的其他绘画大师的课我都听过并得到过他们的指点。”诸多前辈大师对这个从湖北沔阳来北京求学的年轻人给予的无私关爱和提携,成了永驻马知遥心灵的一道温暖阳光。

更为难得的是,在北京学习的那些岁月,让马知遥还有机会看到不少名家画展,这对于一个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齐白石、徐悲鸿、罗工柳、古元、董希文以及俄罗斯、欧洲、拉西美洲的原作画展为马志遥打开的是一个和印刷品完全不一样的光影世界。就是这种对光线和色彩、色调的“着迷”深深影响了马知遥的艺术追求,从而让他的作品有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和特色。我是宁夏一流的油画家我是宁夏一流的油画家

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数十年人生历练感悟,让马知遥有足够资本骄傲,但当他自称“我绝对是宁夏第一流的油画家”时,还是难免给人狂妄之感。“这是毫无疑问的,谁站在我面前我都敢这么说。”马知遥的嗓音一下提高了不少,右手还不自觉地指向客厅一角码放的一摞他的画作,瘦削的身躯在过于肥大的外套里直立着,一点也不颤抖,一点也不似一个78岁老人的状态。

为何说自己是“一流的”,马知遥解释说,是因他的画经得住推敲。他说,油画就是油画,它和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文明成果一样,是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的一种学问、技艺、工具和手段,油画有它自己的工具、材料、技法、程序和要求,它要表现体积、空间、光影、色彩、色调,有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不是你想怎么糊涂乱抹所能奏效的。“但是现在油画界有越来越多三心二意的人,他们对油画技法并没有运用自如,却总想走捷径、图省事,总想偷工减料,或者干脆脚踏两只船,或以油画家的身份地位用毛笔在宣纸上唬弄人,或者打着‘写意’的幌子涂几块颜色潦草应付,敷衍塞责,自欺欺人。”

原来,从老老实实画画、不媚俗、不搞所谓“抽象派”方面来讲,马知遥自以为是宁夏当之无愧的一流画家。《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防护林》马知遥油画作品《沟渠即景》马知遥油画作品最洋的手法画最土的东西

晚年的马知遥热衷做三件事,画画、教学生、办画展,“我要普及油画知识,要求学生们用最洋的手法画最土的东西。”在马知遥看来,最土的东西就是最真实的人和事,所有的油画技巧都是为这最真的人、事服务。

他从屋角抽出几张他新近创作的画作:《被遗弃的村庄》《窑洞》《毛乌苏沙漠边缘》《贺兰山》《干涸的水沟》……“我从来都以为,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最具生命力,油画就要画真正的人世间,才有存世、传世意义。我画的就是这些事物的此时、此景,这是客观的,可以为今后的历史佐证,至于我的油画技巧,不过是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准确表现这些原生态的东西而已。”

话说着,马知遥的目光又回到新画作《红花渠》上,画上有缓缓渠水、树影婆娑、小桥横跨,“也许很快这一切就没有喽。今后想看红花渠此时的光影色调,已不可能,而我的油画里还有。”

文字:乔小鱼

编辑:乔小鱼

如果觉得老爷子牛,点赞鼓励他多画画吧!









































补水保湿让你青春更靓丽
孩子扁桃体发炎应及时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jhfuwu.com/wbgg/246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