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评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4月29日正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这是中国记协第二次发布此类报告。报告分前言、新闻从业环境、传统媒体转型及媒体融合情况、新兴媒体发展情况、权益保护和职业道德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等部分,对年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以下是报告全文,供朋友们参考。
来源:中国记协网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
目录
前言
新闻从业环境
传统媒体转型及媒体融合情况
新兴媒体发展情况
权益保护和职业道德建设
对外交流与合作
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新闻事业稳步发展,新闻媒体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媒体格局和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迈出新步伐。
为了全面反映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现状,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会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编写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
本报告的编写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国社科院,以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诚挚致谢!
报告编写组
年4月
年,中国的新闻事业在改革创新中稳步前行。这一年,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多项举措,为媒体发展和记者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这一年,媒体格局持续深刻变化,传统媒体面临巨大市场压力,积极探索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融合发展。这一年,新闻道德机制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闻道德委员会工作在全国范围推开、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媒体社会责任报告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新闻从业环境
中国实行符合自身国情的新闻公共管理制度。党的宣传部门、政府机构、行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服务管理、规范行业秩序,为媒体发展和记者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完善媒体服务和管理。中国不断完善新闻媒体服务和管理机制,使其更加符合新闻媒体长远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实际需要。一是精简行政审批。截至年底,公布设立出版单位审批、国产电视剧片审查等52项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取消9项审批事项。二是提高工作透明度。公布《新闻出版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规定10类新闻出版信息应当主动公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获取相关信息。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年11月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举行首批新闻网站记者证发放仪式,来自14家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的名记者获得颁发首批新闻网站记者证。
2.开展综合素质培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换发新闻记者证为契机,完成对全国30万余名采编人员的培训考核。各省区市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分级分类举办培训班,大部分新闻单位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加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采编人员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人民日报社至年共组织完成19项23期培训班,培训人次;新华社年举办社一级培训期,培训人次;中央电视台年举办台一级业务培训期,培训人次。中国记协培训名师资人员,进一步扩大了各地各单位新闻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大规模培训为中国记者全面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观点、提高新闻报道水平,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改进新闻奖评选。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作品奖和人物奖。年首次设立审核委员会,对参评作品和参评人员进行审核把关,取消了件作品的参评资格;拓展自荐、他荐参评作品渠道,年中国新闻奖评选收到自荐、他荐作品件,约占参评作品总数的五分之一,与上届相比增长近6倍;规定不得推荐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问题突出的媒体以及有不良职业道德行为记录的编辑记者作品参评。
4.组织主题活动。年底,开展“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鼓励记者深入基层,发掘一手材料,讲好中国故事。组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各地多位编辑记者报名,走上演讲台讲述采访经历、分享感人故事、畅谈采编感悟。最终选出10位优秀演讲人录制特别节目,11月8日(中国记者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各界产生热烈反响。
5.提高境外媒体服务水平。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共接待70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内外记者名,其中境外记者人,来自家媒体;举办6场记者会、5场外出参观采访、5场文艺活动,组织多名中外记者采访纪念大会,为记者采访、发稿等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和工作设施,受到中外记者好评。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期间,首次设立两个新闻中心(国家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和雁栖湖新闻中心),接待境内外记者名,其中外国记者名,来自61个国家、家媒体。
从媒体层面看,各媒体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灵活高效的人才培育机制和激励机制,拓展采编人员发展空间,搭建更多吸纳和留住人才的平台。
1.注重年轻记者的培养、选拔,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平台。各媒体重视提高年轻采编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实践水平,重视青年人才的选拔使用,不少媒体建立了常态化的培养选拔机制。新华社坚持和完善新入社大学生到分社锻炼制度,建立采编业务人员下基层蹲点调研制度;加强总社和国内分社年轻采编业务人员轮岗交流,探索“双向挂职”试点;在全社推广“青年导师制”;在坚持评聘分开的前提下,破格聘任优秀年轻业务骨干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中央电视台年正式启动“名人名家培训计划”,其中包括“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每两年从各岗位选拔名有潜力的年轻人,通过系统性培训,使他们成为各专业领域的业务带头人。广东省许多媒体从0年开始,选派一些有潜力、没有基层经历的年轻采编人员到乡镇、街道挂职锻炼,并将挂职经历列入晋升考察条件。
2.建立业务阶梯制度,为骨干采编人员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不少媒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采编人员开辟更多通道,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新华社探索设立“新华社首席”作为全社最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岗位,设立“业务部门、单位、分社首席”岗位,建立阶梯式岗位等级制度,制定与业务阶梯制相配套的奖励分配政策,对“首席”岗位和各级阶梯岗位均设置相应的奖励分配标准。中国教育报刊社度身定制薪酬体系,包括5个层次、18个等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强化绩效考核,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首席评论员、首席编辑、首席记者与社长同酬,全面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从见习记者到首席记者、首席编辑共设立13个专业职级,首席记者收入与集团副总编辑岗位工资接近,主任记者收入与集团中层正职工资接近等,职级2年一聘。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设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岗位,薪酬可以达到甚至超过集团负责人水平。
3.建立多层次薪酬、奖励激励机制,调动采编人员积极性。许多媒体不断规范和调整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奖励办法,建立创新项目激励机制,尝试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激发采编人员积极性。一些媒体对自身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高端人才,参考市场薪酬标准,实行特殊收入分配政策,尝试采用年薪制等方式,确保核心人才、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新华社制定了多种专家人才评选和管理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记功和奖励;定期评选各类社级专家人才,如评选“新华社十佳编辑记者”等。中央电视台设立了年度员工创新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台创新大赛、各部门创新活动,奖励创新活动或大赛的优胜者等。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年启动“星星计划”,集团和上市公司提供0万元孵化专项资金,鼓励并推动项目团队创新实践。“星星计划”中最终有17个项目被列为首批孵化和扶持对象。
传统媒体转型及媒体融合情况
近两年,中国的新闻媒体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媒体竞争更加激烈,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广泛共识和发展主流。
传统媒体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清华大学年5月发布的《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年报纸在城市居民中的日到达率从年的53.5%降至45.5%;电视日到达率为78.8%,较年下降3.4%;网络视频到达率则从2年18.7%上升到53.8%。CTR市场研究公司调研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报纸广告花费和面积分别减少32.1%、33.9%,电视广告花费同比减少3.4%,时段广告资源量也同比减少1成。年,有超过30家纸媒停刊或破产。与之相比,新兴媒体广告收入增长迅速。易观国际调研数据显示,年第2季度中国互联网广告运营商市场规模为.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7%,环比增长33.1%。
媒体融合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做好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导和行动指南。媒体机构着力推进媒体融合,采用最新信息传播技术,深度整合资源,发展新的传播平台和终端,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模式,尝试采编、生产、发布等全流程再造,打造“中央厨房”式全媒体平台。当今中国,几乎所有传统媒体都在积极进入新兴媒体领域,一个形态各异、载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初具雏形。
一、报刊和通讯社
目前,中国报刊呈现出以党报党刊为主体,晚报都市报及文化生活类报刊、行业专业类报刊为两翼的格局,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日趋合理、多品种多层次共同繁荣、出版产业和事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报刊出版体系。
1.报刊业基本情况。截至年底,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种,其中党报、都市报等综合类报纸余种,占报纸总数的43%;专业类报纸约种,占报纸总数的57%。年全国报纸总印数.9亿份,较年减少18.5亿份,降低3.8%;总印张.3亿印张,减少.5亿印张,降低8.4%;平均期印数超过万份的报纸减少3种;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减少78.8亿元,降低10.2%;利润总额76.4亿元,减少11.2亿元,降低12.8%。46家报刊出版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降低1%与16%,报业集团中有17家营业利润出现亏损,较年增加2家。截至年底,中国大陆共出版期刊种,涵盖自然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少儿等各个门类。年期刊总印数31亿册,比年下降5.4%;总印张.6亿印张,降低5.7%;定价总金额.4亿元,降低1.6%。年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年降低4.5%;增加值.5亿元,降低0.4%;利润总额27.1亿元,降低5.4%。
2.报刊和通讯社的融合发展。中国各级各类新闻单位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采编平台改造稳步推进,内容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用户规模持续扩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明显增强,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
人民日报社把媒体融合发展当作头号工程,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上着力打造“人民日报”的传播品牌,由一份报纸发展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成为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白癜风用什么药膏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