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出题人近两年呈现“藦性”状态,在年、年和年中展现出对萝藦科药材的偏爱,其中年对白前的图片进行考查,年以配伍题形式对徐长卿和白前的性状鉴别进行考查,而年大纲更新中更是新增了徐长卿图片。香加皮作为萝藦科的药材更多以强心苷类成分在第三章中作为考查点,在年、年均有考查。
面对考试,我们要爱屋及乌,爱出题人,爱他们的考查形式,大爱给我们学习更多指导,我们就一次把它们一网打尽吧!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大纲中萝藦科药材目录:
高频考点整理出来,下一步就是记忆。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效果差强人意。必须有方法。
首先对萝藦科涉及的四味药材药名进行记忆:徐志摩为钱想家(徐:徐长卿;摩:萝藦科;为:白薇;钱:白前;想家:香加皮)。
其中香加皮名字带香,而且是加成的香,所以气味是特异的香气,但是梳理真题我们会发现香加皮基本不在鉴定中考查,而更多是对其成分的考查:甲型强心苷,想家(香加)的心就更明显了!
而剩余三味药的区分鉴定是我们必须攻克的一个难点,根据对比表格中的标注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表面特征非常相近但细节不同,气味特征差异很大,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关键字记忆法:
①徐长卿:中空,着生,辛凉;
②白前:中空,簇生,微甜;
③白薇:没空,簇生,微苦。
中药鉴定药用部位总结
一、中药鉴定学口诀
1.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
“大老虎上高山,长白龙系紫草,三个人敢抢仙丹”。
大黄、虎杖、藁本、山豆根(北豆根根茎)、
徐长卿、白前、白薇、龙胆草、细辛、紫菀、茜草、三七、人参(西洋参根)、甘草、羌活、威灵仙、丹参。
2.药用部位为根茎的药材:
“二术串联附玉狗,北山跟静射母鹅,将石升麻黄土楼”。
苍术、白术、川芎、(黄连、胡黄连)、香附、玉竹、狗脊、北豆根、山药、射干、知母、莪术、姜黄、石菖蒲、升麻、黄精、土茯苓、重楼。
3.药用部位为块根的药材:
“何太草块根,三冬百地金”。
何首乌、太子参、(草乌、川乌母根、草乌子根)、
(天冬、麦冬、山麦冬)、百部、地黄、郁金。
4.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
“两天三泻胡半白”。
“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两天(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及)。
5.药用部位为根的药材:
牛膝、川牛膝、赤芍、白芍、南沙参、北沙参、西洋参、党参、玄参、苦参、葛根、粉葛、商陆、银柴胡、防己、防风、板蓝根、地榆、黄芪、黄芩、远志、白芷、当归、前胡、柴胡、秦艽、紫草、巴戟天、续断、天花粉、桔梗、木香。
6.名称有“子”却非种子的果实类药:
“牛郎织女地上会,鹰蛇起舞补骨头”。
牛蒡子、栀(织)子、女贞子、地肤子;
金樱(鹰)子、蛇床子、枸杞(起)子、五(舞)味子、补骨脂。
7.产地加工需要发汗的中药:
“厚杜续玄苓。”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8.皮类用药部位:
皮类三字属根皮,肉桂合柏仲树皮,厚朴秦皮枝干皮,外加厚德生有根。
根皮:皮类出现三字的,除了合欢皮,都是根皮。
桑白皮、白鲜皮、牡丹皮、香加皮、地骨皮。
树皮:肉桂、合欢皮、黄柏、关黄柏、杜仲。
枝皮、干皮:秦皮。
根皮、枝皮、干皮:厚朴。
9.全草类中药:
“全草金车办公地”
(川)金钱草、车前草、半枝莲、蒲公英、紫花地丁。
广金钱草是地上部分。
二、片剂辅料记忆口诀
1.片剂的常用辅料作用
(1)填充作用
(2)润湿或粘合作用
(3)崩解作用
(4)润滑作用
2.辅料的基本要求:
(1)无毒、无刺激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化学惰性、不与药物发生反应
(3)不影响主要的疗效,不影响主药的含量测定
(4)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3.常见片剂辅料
(1)填充剂
①淀粉(玉米淀粉)②.糖粉③糊精;④乳糖⑤可压性淀粉:亦称为预胶化淀粉⑥微晶纤维素(MCC)⑦甘露醇和山梨醇⑧无机
盐类:硫酸钙、碳酸钙
(填)糖精盐微甘预淀
(注释:糖-糖精;精-糊精;原-无机盐类;味-微晶纤维素;刚-甘露醇;预-预胶化淀粉;订-淀粉。)
(2)湿润剂与粘合剂
①润湿剂:蒸馏水、乙醇
②粘合剂
淀粉浆----最常用的黏合剂,以10%淀粉浆最为常用
纤维素衍生物: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乙基纤维素
(EC)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
(黏)胶浆酮聚,甲乙羧甲羟丙/甲
(注释:胶-明胶;浆-淀粉浆;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甲-甲基纤维素;乙-乙基纤维素;羧甲-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
(3)崩解剂
①干淀粉②羧甲基淀粉钠(CMS-Na)③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④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⑤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⑥.泡腾崩解剂⑦.聚山梨酯80、月桂醇硫酸钠。
(注释:腾-泡腾崩解剂;干-干淀粉;胶-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抵-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羧甲基淀粉钠(CMS-Na)。)
(4)常见润滑剂
①硬脂酸镁②滑石粉③微粉硅胶④氢化植物油⑤聚乙二醇类⑥月桂醇硫酸钠(镁)。
(滑)镁十二聚硅油
(注释:美-硬脂酸镁、月桂醇硫酸镁;十-滑石粉;二/巨-聚乙二醇类;龟-微粉硅胶;油-氢化植物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